财税资讯和常见问题

Tax information and FAQs

香港公司离岸豁免全攻略:条件、流程、资料与避坑指南

香港公司税务政策 59

做跨境电商、外贸或者打算出海的企业老板,大概都问过同一个问题:香港公司没本地业务,真的能完全不用交税?答案不是绝对的——得看香港税务局的「地域来源征税原则」:企业必须证明利润100%来自香港境外,才能申请离岸豁免。今天结合最新政策和案例,把离岸豁免的申请逻辑、操作细节和避坑指南说透。

香港公司离岸豁免到底审什么?为什么有的企业能过?

香港税局判断能不能给离岸豁免,核心是验证企业是不是真的「离岸运营」。比如之前有个做跨境电商的客户,用香港公司收款,但货物从深圳直接发美国,合同、洽谈全在线上完成,这种就很容易过。但要是企业只在香港注册,实际运营靠内地团队,或者做转口贸易却没留完整的业务证据,基本会被拒。

据我们港丰的服务案例统计,第一次申请离岸豁免的成功率大概65%;但如果提前3年做好业务合规,成功率能涨到80%以上——提前规划真的很重要。

申请香港公司离岸豁免,必须满足这5个核心条件

1. 香港没有实际办公:实体得隔离

得证明香港只是注册地址,没有实际办公点、没雇员工、也没仓储物流。之前有个做服装外贸的企业,因为在香港租了个临时样品间,直接被税局拒了;后来注销了香港的仓储服务,把样品转到海外仓库,才重新通过申请。

2. 业务全在境外:香港没有运营痕迹

业务洽谈、签合同、收付款、售后这些环节,都得在境外完成。有个做电子产品的贸易公司,用了香港本地电话号码跟客户沟通,税局就认为它在香港有业务,逼它补了一堆证据,证明这个号码只是用来转接电话的。

3. 货物不走香港:物流得独立

货物得从供应商直接发给客户,别在香港拆箱、分装或者贴标。有个做家居的企业,在香港设了个中转仓做品质检测,结果利润被税局算成香港来源的了。

4. 收入不留在香港:资金得隔离

所有收入都得直接转到境外账户,别在香港留着产生利息。之前有个跨境电商企业,把钱放在香港账户里没动,结果被要求为利息部分交利得税。

5. 客户不在香港:得有独立性

就算产品通过香港电商平台卖,要是最终客户是香港的个人或企业,还是可能被算成香港业务。有个美妆品牌,允许香港代购下单,结果部分收入被税局纳入了香港税基。

申请流程拆解:从准备到获批,要走这5步

1. 先做审计报告预审(1-2个月)

香港公司审计得找香港持牌会计师,对过去3年的财务报表做离岸业务专项审计,重点标出海外的业务占比、资金流向、物流轨迹这些关键数据。之前有个企业,审计报告没区分开香港和非香港业务,税局让它重新做,耽误了3个月。

香港公司

2. 准备申请材料(2-3周)

除了常规的公司文件(注册证书、商业登记证这些),还得重点准备:

  • 海外客户/供应商的合同样本(要有签字页和盖章页);
  • 货物运输单据(海运提单、空运运单,得显示起运港/目的港不是香港);
  • 海外银行流水(要能看到资金直接往来的路径);
  • 业务流程说明(用时间轴写清楚每个环节在哪里操作)。

3. 回复税局的问询函(1-3个月)

税局常问的问题有:为啥选香港注册?怎么证明业务没在香港做?香港产生的费用怎么处理?之前有个企业,没提前准备业务洽谈的记录,回复的时候临时补了邮件截图,结果被税局怀疑是假的——一定要提前整理好原始记录!

4. 应对实地核查(概率约10%)

税局可能会要求视频核查你的海外办公场所,重点看你用的业务系统、员工工位、仓储设施这些。有个企业,远程核查的时候没及时调出海外仓库的监控录像,结果申请被延期了。

5. 管好豁免的有效期

第一次获批后,豁免有效期一般是3-5年。要是业务模式变了(比如新增了香港客户、设了香港仓库),得在1个月内主动告诉税局,不然可能会被追溯征税。

申请离岸豁免,得准备这12项关键材料

  1. 公司架构图:要标清楚香港公司和海外关联公司的关系;
  2. 海外办公室租赁合同及水电费单据;
  3. 海外员工的劳动合同及社保缴纳记录(地址得是海外的);
  4. 业务洽谈记录(比如Zoom会议纪要、邮件往来);
  5. 货物运输单据(显示起运港/目的港非香港);
  6. 海外银行开户文件及交易明细;
  7. 海外公司注册证书及商业登记证;
  8. 产品质检报告(最好由海外机构出具);
  9. 售后服务记录(显示服务地点在海外);
  10. 海外仓储合同及库存管理记录;
  11. 海外广告投放合同及效果报告;
  12. 海外展会参展证明及照片。

申请最容易踩的3个坑,一定要避开

1. 材料造假或不实

之前有个企业,为了证明没有香港员工,提交了海外员工名单,结果税局在LinkedIn上查到了有香港地址的在职人员,直接把申请驳回了。应对方法:所有材料都得经得起查,建议提前做尽职调查。

2. 业务逻辑说不通

有个企业说客户都在海外,可银行流水里部分款项是从香港IP的账户打过来的——税局一眼就看出了矛盾。应对方法:得建个资金流向监控机制,保证收款账户和业务发生地一致。

3. 忽略转型期的过渡安排

有个企业从传统贸易转做跨境电商,没及时调整业务模式,结果新旧业务混在一起,被税局质疑了。应对方法:转型前3个月就开始准备离岸豁免的材料,保证业务模式清晰,能查得到。

想提高成功率?这4点建议一定要听

  1. 提前3年规划注册香港公司的时候,就得明确要做离岸运营,避免后期改业务带来合规问题;
  2. 找专业机构:港丰做了20年离岸豁免申请,帮1200多家企业成功过了——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;
  3. 建一套合规体系:比如业务合同模板、资金流向监控、物流轨迹记录这些标准化流程,避免临时抱佛脚;
  4. 每年做一次合规检查:看看业务模式有没有问题,及时调整会影响豁免的地方。

香港公司的离岸豁免政策,是企业合法降税的好途径,但申请成功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。现在CRS(共同申报准则)和BEPS(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)推行,全球税务越来越透明了——企业得建个长效合规机制,保证业务模式、财务数据、合同条款都能对得上。

港丰建议,有离岸豁免需求的企业,尽早找专业团队规划,把合规成本变成竞争优势。要是想了解更多离岸豁免的操作细节,欢迎访问港丰集团官网或者打电话咨询,我们的专家会给你定制解决方案。

上一篇:

相关推荐

展开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