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税资讯和常见问题

Tax information and FAQs

亚马逊要向税局报送数据,跨境卖家得先搞懂这5件事

跨境百科 53

当跨境电商卖家还在适应全球VAT合规节奏时,一个影响所有中国主体的税务变化已经近在咫尺——2025年10月31日前,亚马逊将首次把中国跨境卖家的核心涉税数据,直接报送给国家税务总局。这不是简单的“信息传递”,而是跨境税务正式迈入“数据透明时代”的标志。

2025年亚马逊要送哪些数据给税局?

2025年10月31日是关键节点,亚马逊会报送2025年7-9月的卖家全量数据,具体包括:

  • 基础身份:企业/个人属性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身份证号;
  • 经营数据:销售额、交易笔数、平台佣金及服务费;
  • 关联信息:与国内主体绑定的收款、物流链路痕迹。

过去跨境卖家的“信息孤岛”将被彻底打破——不管你在亚马逊美国、欧洲还是日本站卖货,只要是中国注册的市场主体,所有境外销售数据都会和支付流水、国内税务申报记录“打通”。税局的“可视范围”,第一次覆盖到每一个跨境卖家的真实经营情况。

别踩坑!解读三个认知误区

1. 缴了VAT就不用管国内企业所得税?

很多卖家有个误区:“我在欧洲交了VAT,国内税局总不能管我吧?”其实VAT和企业所得税完全是两码事——VAT是“商品流转税”,交的是商品在欧洲销售的间接税;企业所得税是“利润税”,针对的是你企业的最终盈利,两者没有任何替代关系。

过去有人靠“只做VAT合规、忽略国内所得税”省成本,但未来税局比对亚马逊销售数据和你的国内账本时,这部分“没申报的利润”会直接变成风险预警。

2. 支付机构能帮我隐藏收入?

连连、PingPong、空中云汇这些主流支付工具,手里都有中国支付牌照,早被央行纳入了跨境支付数据报送体系。你的每一笔境外收款,都会通过支付机构流向税局的监管视野——想通过“拆分账户、隐藏流水”避监管,几乎不可能。

3. 注册香港/美国公司就能规避?

如果你的团队、服务器、资金流全在国内,就算注册了个境外壳公司,税局也能根据“实际管理机构”原则,认定你是“中国税收居民企业”,该补的企业所得税一分都跑不了。有的卖家会问:重新注册香港公司,将店铺主题变更为香港公司?这样的方式并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长期合规的角度,是建议以业务拓张的形式来优化企业架构,企业搭建架构的环节,注册香港公司能发挥重要的作用。但是需注意控制亚马逊店铺的香港公司必须是有实际经营,不能是壳公司。

哪些卖家会被优先查?

不用过度恐慌——“数据报送≠立刻查税”,税局的核心逻辑是“先建模型,再筛风险”。目前会优先关注这三类企业:

  • 亚马逊流水很大,但国内税务零申报或申报额严重偏低的;
  • 用虚假身份、空壳公司注册的“皮包店”;
  • 一直走个人支付宝/微信收款,没有规范账务的。

另外要注意:最近热议的17号文,管的是“代理出口企业”的退税问题,和跨境电商“主体直销”模式完全不搭边。别想着用代理出口的政策“套”自己的B2C业务,跨境卖家的核心是“境外VAT+国内所得税合规”,和“出口退税”无关。

三类卖家的潜在风险与应对方向

不同规模、运营模式的卖家,​​税务合规基础、风险敞口与解决路径​​存在明显差异,需针对性拆解应对:

A类:大卖(集团化) ​​当前状态​​:已完成多地公司布局,且搭建了 VAT 合规体系,跨境税务合规已形成“基础框架”。 ​​潜在风险​​:因业务覆盖境内外多主体、多区域,​​境内外数据匹配压力剧增​​——不同国家/地区财务规则、税务申报周期、数据统计口径的差异,易导致数据链路断裂或对账效率低下。 ​​应对方向​​:从集团层面构建 ​​“跨国账务一致性体系”​​,统一境内外财务核算规则、数据传输标准与税务申报逻辑。

B类:中型卖家 ​​当前状态​​:已产生部分税务记录,但 ​​“账务独立性不足”​​(如境内外账未有效区隔、业务/资金/发票流未形成闭环),账务真实性易存疑。 ​​潜在风险​​:境外利润回流时,​​“境外利润与国内账载数据”易出现“账实不符”​​,可能被认定为“隐瞒境外收入”或“账务造假”,触发税务稽查风险。 ​​

应对方向​​:一方面 ​​补强税务申报材料完整性​​(补充境外交易合同、物流单据、资金流水等凭证);另一方面 ​​系统性留存海外申报凭证​​(如当地税局完税证明、申报表等),通过“双向留痕”强化账务可信度。

C类:小卖/个体商家 ​​当前状态​​:无海外税务申报记录,资金以“个人账户直结”模式回流国内,​​税务合规链条完全缺失​​,属于跨境经营“裸奔”状态。 ​​

潜在风险​​:因无合规交易凭证与税务备案,​​极易触发税务比对稽查​​(如海关、支付机构数据与税务申报的交叉核验),面临补税、罚款甚至账号封禁。 ​​

应对方向​​:​​立即注册正规经营主体​​(如境外子公司、个体工商户),并通过 ​​合规收款渠道​​(第三方支付跨境结算、银行外汇账户等)实现资金流可追溯,从源头切断“无票交易”“账外循环”风险。

应对框架:从查漏到合规,一步步解决问题

第一层:先做“数据一致性诊断”

很多卖家连“亚马逊销售额、VAT申报额、支付流水、国内账面收入”四者是否一致都不知道,这就是最大的风险源。我们会帮你:

  • 逐一对比这四类数据,找出“比如亚马逊卖了100万,国内只报了50万”的高风险差额;
  • 排查有没有未备案的境外公司主体;

第二层:税务申报合理补漏

针对数据差异,建议不要“改账”,而是做到“怎么合规解释”:

  • 整理境外VAT/Sales Tax的申报凭证(比如税局回执、缴税截图),作为国内申报的佐证材料;
  • 和你的财务团队对接,设计“境外利润回流路径”——比如通过分红、服务费等方式,让账上的“未分配利润”有合理来源;

第三层:建“合规档案”,税局问询时“拿得出证据”

合规不是“改完就忘”,而是要“长期留痕”。

  • 建议搭建“卖家合规档案库”,把公司营业执照、各国税号、VAT申报记录、支付流水凭证全整合进去;
  • 模拟税局问询场景——比如问“你亚马逊的100万销售额为什么国内只报50万?”,教你用留存的销售合同、物流单、VAT发票“自证清白”。

这次政策本质上是“税务透明化的起点”,不是“查税风暴”。与其天天焦虑“会不会被查”,不如提前做数据诊断、补申报漏洞、留好合规凭证——稳扎稳打,才能在这场变化里守住底线。

如果你想先查自己的店铺有没有风险,或者需要具体的合规辅导,不妨找我们聊聊——毕竟,跨境税务的坑,提前避开比事后补救划算得多。

titok跨境电商

上一篇: 下一篇:

相关推荐

展开更多